日照房产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国务院拟健全保障房制度 评:需统一标准确保公平
国务院拟健全保障房制度 评:需统一标准确保公平
2013-05-08  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31

 

  5月以来,多地进入推地高峰。在各地“国五条”新政满月的背景下,却出现各地住宅成交量拦腰下挫,土地市场异常火热的现象。《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方面是地方土地供给不足造成土地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房企对后市看好,促其激进拿地。因此,应加大对地方相关负责人问责力度,确保加大住宅用地的有效供应。 

  火热

  “地王”频出

  6日下午,广州公开举行的一场土地拍卖中,一块占地面积753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9766平方米的居住用地,经过近200轮竞拍,被佳兆业地产以总价18.67亿元、配建66800平方米保障房竞得,楼面价(摒除保障房部分)高达2.56万元/平方米,成为广州住宅单价新“地王”。而此地块是调控后广州推出的首幅住宅用地,更引得人们关注。

  据了解,此次佳兆业、合景泰富、中海地产、金地集团等15家开发商对该地块竞逐,其出让起始价为12.6亿元,而第一个举牌的开发商就直接叫价14.6亿元,在达到18.67亿元保密最高限价后,进入保障房竞配阶段。最终,经过近200轮举牌,佳兆业击败中海。

  而 保 障 房 最 终 配 建 面 积 高 达66800平方米,几乎占可建设总面积的一半。由此算来楼面价高达2 .56万元/平方米,而其周边区域的现售价格仅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

  与此同时,此前4月10日,上海、北京也同日出现高溢价地块。上海地区一地块经过336轮激烈竞价后,最终以65%的溢价率,以18199元/平方米楼面价,37.75亿元总价成为2013年上海单价、总价双料“地王”。北京通州台湖地块以112%溢价率被福州泰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摘得,而1.18万元每平方米的楼面价也接近该地块附近区域1.4万元每平方米的平均售价。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一线城市4月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58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6.7%,同比增长75.9%;成交均价为409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2.7%,同比增长96%。

  易居研究员表示,4月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较上月有所上升,成交价格也反弹向上,延续今年以来价格整体上行的态势。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的回升,特别是地块溢价率的不断走高,都进一步带动了土地价格整体水平的提升。

  的确,土地市场火热不再只是一线城市,此前5月3日,长沙市成功出让5宗地块,其中位于长沙金融生态区的011地块,经过40余轮竞价,由湖南富兴集团下属子公司长沙市金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35.79亿元竞得,溢价率达44.3%。而35.79亿的价格也成为长沙地区2013年总价“地王”。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但均为控制房价与需求,而对土地方面却没有过多要求。另外,部分企业认为最近政策已经到“最严厉”水平,由此判断利空出尽,因而拿地态度积极。

  顾云昌同时表示,2012年住房市场的火热使众多房企资金链好转,企业拿地底气较足,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捉襟见肘,也促使企业纷纷出手补足库存。CRIC监测数据显示,4月全国重点53个城市土地成交建面共计3810.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而15个重点企业通过招拍挂拿地总建面共计693.59万平方米,同比提升205%。

  飙升

  土地出让金大增

  土地市场的火热也一改地方政府资金之势,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数量不菲的土地出让金。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306个城市土地交易2153宗,土地出让金额13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1.1%。其中,一线城市4月共交易地块73宗,土地出让金高达2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08%,环比3月上涨67%。一线城市中,4月上海土地市场表现尤其抢眼,2013年4月上海土地交易55宗,土地出让金143亿元,创2013年以来的新高。

  而4月只是延续一季度的热度。2013年第一季度,306个城市土地交易7929宗,土地出让金59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4%。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达912亿元,同比增长287.1%。

  一线城市中,北京前4个月土地出让金已经达到了547.7463亿元,远高于2012年同期的134.8974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06%。上海方面,一季度上海市土地出让总收入为入185.77亿元,同比增172.44%;4月土地出让金更是高达143亿元,创2013年新高。

  广州方面,广州前4个月土地出让金在300亿元左右,而其2012年全市土地出让总额为402亿元。因此,而从前四个月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已超过了去年广州全年出让所得的七成,一些业  导语:国务院会议决定要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廉租房并轨。5月7日经济之声评论:建立严格标准,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务院会议决定,要健全保障房分配制度推进公租廉租房并轨。我国的保障房早就存在,但是保障房的分配主体的界定非常模糊,准入条件差异又很大,收入划分不合理,实际操作难度很大。住房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在高房价的今天显示出非常突出的矛盾。

  廉租房和公租房:两种制度 两套体系

  从保障房的建设来看,首先概念太混杂。经济适用房、双限房、棚户区的城中村的改造户等各种各样的名目和来源造成了各地方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范围在政策上很难统一,在操作当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廉租房和公租房是两类的产品,公租房即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的职工等一些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产品,住房不归个人所有而是政府和公共的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是承租者承受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的。

  廉租房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者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且住房非常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福利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主要是以租金的补贴为主,实物的配租和租金减免为辅。

  这是两种体系而且管理的方式差异较大,行政管理成本非常高。此外虽然各地租赁型的保障型住房的申请准入和供应分配机制比较完善,但是配租后的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相对薄弱。

  现有保障房分配制度弊端较多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目前保障房分配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杨红旭:目前保障房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第一,产品比较多,现在保障房有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还有限价房,安居工程还有棚改房。这五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种类比较多,有些产品之间有些重叠。

  第二,准入门槛各地不一,有些地方的审核标准较松,比如很多地方的公务员就以各种名义享受着保障房。

  第三,很多产品超出了保障房的标准。比如户型比较大,装修的档次比较高,这些都违反了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办法。

  第四,在投资方面,现在主要靠政府或者国企进行投资建设,社会资金和社会企业并不愿意参与进来。

  第五,退出机制不健全。

  中国需经历两种模式转变

  杨红旭认为,要解决保障房的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从这几方面的问题入手。

  杨红旭:我们国家这几年的保障房制度法规不断在健全。这几年的开工和建设量很大,但是以后的重心要转向于进一步健全管理。我认为发达国家一般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是先以实物分配为主,后来变成以租赁分配为主。中国未来也要经历这两种模式的转变。

  如何分的好管的好?标准统一化

  人民网评论称,与过去其他的保障房建设一样,对于公租房来说建的好不算好,分的好管的好才是真正的好。分的好管的好是建立健全制度中最主要的难点。

  杨红旭:我们从2011年开始提出逐渐把公租房确立为一个整体保障体系的主打产品。各地建了很多公租房,但很多却租不出去。所以如何建房子,让什么人来住,住了之后如何管理,包括如何退出都要制定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

  这次并轨其实就是要重新梳理这个事。我们以前有两种房子,一种是卖的一种是租的,卖的有很多种,租的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廉租房,一种是公租房。这个并轨也是把这两个产品进一步协调,把保障对象统一化。以前外来务工人员不能租廉租房,并轨之后只有一个租赁房,外来务工人员符合相关的收入财产等标准也可以去申请廉租房。

  这是准入标准的统一化,第二,租金标准也要统一化。以前廉租房的租金特别优惠,公租房其实优惠的程度不是很多,是参考市场价。以后廉租公租并轨之后租金要分档次,你针对什么样的群体,困难群体到稍微困难很困难,你要分不同的租金标准,这样操作起来也比较有利。

  第三,管理制度也要进行统一管理,以前有些是直接分房子,有些分的是租金补贴。政府今后可能不管分房子问题,只给一些租金补贴,统一管理。

  最后,是对退出机制的统一管理。退出机制现在还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为我们现在建的多分的多,而几年之后才面临退出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以后更多要在退出方面制定一些政策。


 

微信二维码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评论>>
搜索栏
资讯
新房
二手房
热门资讯排行
推荐图文